我与我的距离

我的志愿

这篇文章是写给此时的自己,因为此时我正站在一个新的交叉路口,充满迷茫、焦虑和不安,同时也为自己的小梦想实现感到一些欣慰。五年前,曾经怀揣着所谓「数字化校园」的梦想,做了简单的应用开发。今日,我又带着新的想法来到小程序的赛道,相比于之前的视野只局限于photoshop,拘泥于后端云,今天的视野或许更开阔。同时,我与技术比我优秀的同学参与到了研发工作当中,不断否定自己,不断反思、总结,成长,也拿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国一等奖」。

但是,我与我的距离还有多少呢?我十分怀念移动互联网刚刚开始的时候,那是所有程序员都有梦想的时代。我希望我的程序能够真正帮助到更多人,在现在互联网业务线膨胀的情况下,当初的想法,还能实现吗?就比如今日的比赛,做着并不好落地的程序,也没有真正亲近用户,听用户真正的声音,就只是看着明面上的指标和华丽的词藻。这时候我就在想,离我心中落到实处的应用还有很远,离我追求的卓越软件工程技术还有很远,我与我,也还有很远。

顺流、逆流

这个学期的课会很少,而且很多都是机器学习相关的课程,而这些在大一的时候有接触,那么基本上也可以算是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去管这些事情。

同时,因为现在就业的形势十分不好,如果需要在本科时期就业的话,则需要堆大量有价值含量的实习。对于自己而言,优势是对于前端涉及到的应用技术上手会比较快,心里面有一套比较清晰的机制。缺点则是,对一套应用机理并不熟悉。因此在最后的关头打好基础就尤为关键。基础并不是简单的背诵八股文就可以领会的,需要深度地积累,最终输出。

前端工程是一个未来可期的发展方向,为什么喜欢前端?最主要或许还是因为我觉得这是所有生产线里面相对比较可视的工种,能够与人产生交互,即「交互工程师」。另外一方面,因为前端工程的生态广布,在浏览器web端即可运行前端程序,同时现在前端的功能越来越丰富:比如说可以使用three.js做3D渲染,可以使用electron搭建桌面跨端应用。甚至鸿蒙系统的开发也是很多使用JavaScript进行开发,另外前端工程可视化技术还可以与机器学习的训练过程连接,辅助完成更佳的可视效果。

当然啦,在工业界,通常来说,前端的天花板或许不如后端的高?

回眸

再回想起大一刚刚入学,初来乍到时,内心很是澎湃。想要改变学校,改变世界。两年后,许多想法仿佛发生了十分微妙的变化,唯一没有改变的可能是,我还是很想做出一个很好的产品,或是软件层,或是IoT。也正是确定了要进攻工业界的想法,致使我并没有准备考研。而这些想法什么时候会变呢?人也是多变的,我并不确定。

人或许总是会怀念,想念着以前自己的成果,我记得高一的时候就是如此,以至于高考*炸。而现在,比起惦记着一些微不足道的所为,或许更应该着眼当下,去发掘更多更好的可能,忘记所谓的「高光时刻」,不断学习,也就是「韬光养晦」,才能走的更高、更远。

我与我,可能很近,也可能相隔甚远,这都取决于我自己。站在过去与未来的交叉点,望能沉着应对。